欢迎访问营口慈善网!| 添加收藏    
·202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     ·营口市慈善总会疫情期间接收款     ·营口有礼基金捐款公告     ·营口市慈善总会2018年财务     ·营口市慈善总会2017年财务    
    善人善事
近代大慈善家经元善
[发布时间:2011-08-04 08:33:31 ][阅读次数:25080 次]
 作者:张秋红  

  在中国历史上,积善成德的慈善家为数不少,但是能高瞻远瞩、知行结合而兼济天下的“大慈善家”却并不多见。近代浙江上虞的经元善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。

  (一)传统慈善观下的济民

  相对而言,经元善早期受中国传统慈善观念影响较深,因果善报、积德荫子的思想渗透在他的义举之中。19世纪后期,社会动荡,民生艰难。经元善关心民瘼,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早年就从事了大量慈善活动。

  1866年,他出任上海同仁辅元堂董事。此时,他以绅商的财力和慈善家的懿德竭心尽力济民助灾,其善举如恤嫠赡老、赊棺助丧、施医给药等等。1877 至1879,北方连遭大旱,一时赤地千里、饿殍遍地。经元善闻讯后立即与李麟策、瞿世仁等人共襄慈善,不久成立上海“公济同人会”,并开展义赈,募捐善款。然而“义”“利”不能容,鱼和熊掌不能兼得,不久经元善决定停歇其祖业仁元钱庄,就地创设上海“协赈公所”,联合苏杭等地的江浙绅商举办义赈。同时,为广而告之争取跟多慈善力量,他还在《申报》上屡发文告,广泛劝说人们捐资赈灾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义赈之举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
  经元善个人乐善好施,又精于经实之务,其善行以独特的形式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
  首先,经元善开创了有组织、有规模的“义赈”活动,提倡官赈义赈相结合。“义赈”即民捐民办,由民间自设机构进行慈善救济。清朝以前,官赈为主导,但是清朝后期吏治腐败,灾荒频发不辍,官赈难以为继。于是,经元善开始在上海协赈公所竭力推广义赈,救济灾黎。在他的主持下,义赈活动不仅有组织性和计划性,且克服了官赈中饱私囊的弊端。但后来义赈来源被官捐邀截,义赈日渐寥落。经元善又提出官义赈合举,以官赈之名行义赈之实。官义合而为一的慈善救济法取二者之长,效果良好。

  其次,经元善的慈善活动突破了宗法和地域限制。经元善在上海成立协赈公所作为上海绅商义赈的常务机构。随后,苏州、扬州、镇江、杭州筹赈公所相继成立,并以上海协赈公所为中心,相互联系。此后,经元善加入洋务运动,义赈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。募捐之人,上至达宦富绅,下至仆隶编户,远至隔重洋的爱国华侨。同时,赈济对象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域,而跨越省区,并不断向外扩展。这种“善固不择人而为与,亦不择地而出”的义举突破了地域限制,挣脱了宗法家族观念,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。

  (二)近代公益思想下的救世
 
  经元善早年在上海董理过各种善堂,维新运动后对慈善活动有了新的认识,他看到了传统慈善机构重养轻教、惠泽有限的弊端,深知“善养以博施济众为极功”。那么善举如何才能惠广泽远呢?

  首先,提倡养教并举,从一身及至一家,从一时及至永久。

  相比较传统的临时性募捐和赈灾,经元善提出从源头遏制灾害的发生。他曾在直惠雄县实地探视灾情时说道:“不办河工,放赈是无底之壑,久而久之,难以图存。” 所以他明确提出:“作为天下重地的畿辅,水利系救灾急务。”经元善还批评清朝官员“专务堤工”的荒谬作法,一语击中要害。善行由灾后赈济转向灾前防御,这是经元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一大贡献。

  创立农工学堂。1898年夏,经元善试图在家乡创办农工学堂,并规定凡来学艺的人都不收学费,只要学成之后义务担任相应的教习就可以了。工艺院教成一艺,则一身一家永可温饱,而且可以以技术再教人,惠众广泛。这种授人以技能的做法弥补了传统慈事业只养不教的不足,有助于从根本上救治社会。

  兴办女学。经元善认为中国无法振兴归咎于二千年女学不开,他强调女学堂之教人以善与赈济均属于善行义举,应推而广之。1897 -1898年间,经元善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女学堂,开创了中国自办新式女子教育的先河。当时《新闻报》等多种刊物都称此举为“最大之善举”。

  其次,热心“开风气、正人心”的慈善公益活动。

  到了1894年,义赈蔚已风,经元善不慕名利,从义赈活动中激流勇退,转而寻找更能普惠于民的事业。经元善想在家乡创办劝善看报会等慈善公益活动,以使民“不出户庭可知天下”、“识时势亦明义理, 除僻陋并革浇漓”。 1898 年,浙江余姚、上虞两县在原有继善公所等善堂基础上成立劝善看报会。此外,经元善还参加革除社会陋习的活动,在维新变法期间,与梁启超等人发起创立不缠足会等等。这种阅书看报会社和不缠足会虽与原来的慈善团体存在着联系,也视之为善举,但已是带有近代性质民间公益性机构了。(转自中国社会报)

  

[打印本页]  [关闭本页]
主办单位:营口市慈善总会辽ICP备11000870号-1邮箱:ykcszh@163.com
版权所有:营口之窗网站技术支持: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(国家批准建站单位)